《富春江山随笔》姜老师

云水禅心 (古筝)

半个多世纪前,母亲因为画报上一张春暖富春江的照片,便有了一个向往,一个情节。她没有想到的是在耄耋之年不远万里, 与我,在一个阴雨秋日同游江上。严子陵,黄公望和数不清的文人赋予了富春江山特有的情怀,而江山如画的风景也滋养了一方文化。于我,这江山里有宋画山水的震撼,西樵人家的小品,山野乡民的热情。文化悄无声息的成就了浙西人的情怀。

从没住过国内的民宿,初尝其别致的味道。奔波了一天,因为不开车,好不容易才到了一个陌生,但清新,有视野的地方。真是感谢小管家给我们联系了“专车”司机胡师傅,他也是快乐旅行的关键人物。一切都安排妥当,看看江边岸堤,树影婆娑,泛着秋凉的黄叶,别有一番韵味。

窗外又是一面静泊,时时有银波翻闪,那是没有被敬上餐桌的小鱼,最兴奋的狂舞。

游于江上,真实的生活方式都陨落其间。

要提一下这条环江步道,8.6公里,斥资1亿。村民与政府携手打造。农民自己富裕了,集资改善公共设施的手笔很是豪放。

来的早,不如来的巧,今生第一次体会乡间的重阳节。放烟花,响爆竹,大戏三日,方圆几十里挨家抬神,供神,请神。家家有喜气,尽己所能,出份子,很是大方。收来的钱用于普天同庆的庆祝活动,以及各种民间的公益项目。像是教会的募捐,也觉得应该是理想中的社会形态。

唱大戏的文化礼堂,禁住了各路的政治风云,承载了有历史的芳华。

大山深处的白云源在十几年前没有公路,是个鸟不拉屎,姑娘不愿嫁的穷山僻壤。一位先富裕起来的浙江老板个人出资,带领村民,靠双手筑路,后来政府介入,开了高速路, 才有了今天可及的,仙境一样的桃源胜地。有大山,树叶,阳光气味的空气沁润肺腑,亦有清凉甘润的山泉滋养味蕾。隔篁竹,闻水声,登高处,望飞瀑。人生足矣,别无他求。

浙西,有竹海的山景要有阳光才能成就那亦真亦幻的朦胧绿。

总有激情,老想探险,机会又让我逮到了。穿上救生衣,带上年迈的母亲,划了店家的小玻璃船,泛舟江上。波光粼粼,水草窕窕。其实回来后,我暗自发虚,因为阿玲告诉我有很多技术不佳的客人在浅浅的江岸翻船,要知道我可是划去了宽宽的江面。想想要是水深流急的地方翻了船,我水性再好,也不敢确定救得了母亲。记起母亲面色威严,双手紧握船梆,我从心里感谢她对我的信任,对我好奇心的成全。无限风光在险峰,这激流江上的感受也是如此让人心狂,色彩之美,难以言表,只能自己体验。最急心的时刻,就是遇到江面分流,戗着激流奋力划,立觉瘦小的我有些无助,但不敢说,怕妈妈紧张。好在我没有失手,感恩上苍有眷顾,留下了印记在心头。

小山水里也有大胸怀。

嘉庆壬戊年,1802年,松竹友人,在桂芳轩的白影壁上,提下了这春江花月夜的抒怀。216 年后,我读到了这优美的手书,兴奋不已。感叹墨可以这样留住青史,感恩它可以躲过战火,浩劫。

一位热爱音乐的民间乐师,有琴棋书画相伴,有家传古宅依宿,看看老人干干净净的面目,就知道他心里装着世间的幸福。

古老的路灯,虽功能已弃,但内外圆通,却造就了中国园林的借景,丝丝中国红,款款中国情。

千山千水,千才子的文化里不乏的是民间里高水平的笔墨情怀。这一点,不论浙西的深山,还是浙中的水乡,都随处可鉴,古人的匾书苍劲大气,黑与白之间的朴素就是中国文人的至尚境界。

这是我此行里最爱的一张图,圆圆的是蒸米皮,是双手成就的大灶柴烧的日月精华。几百年留下的沧桑机理和手艺,在阳光里孕育出品。

规矩的毛笔字告诉我,这是方家的大竹篾,到明年就五十岁了,天然的,手工的,平凡的,日常的,就是最美的。

老爷爷,老奶奶是守在八仙桌旁的,最后的文化守候者。

最后一天的重阳庆祝,店家把客人们也请进了自家的宴席。阿玲的父亲是乡间做喜庆婚宴的大厨,手艺真心好,食材又新鲜,各个都吃得欢欣鼓舞。真有些不好意思,中午和晚上都幸福地跟着大吃大喝。我吃的高兴,也忘记拍热菜,要知道一共18道菜。(此图是民宿管家,小玲所赠)

小玲的阿姨是低调,勤劳的真“东家”,特别好的阿姨,忙里忙外,对我们热情友善,给我和妈妈开进山的优惠车票,今年要过60岁生日,不光请饭,还请大家吃贺寿的蛋糕。阿姨喜滋滋地告诉我们,儿媳妇为她贺寿在中国最美县城—桐庐,订制了那束高雅的鲜花,阿姨是活在幸福里的新时代农民。

第一次体验民宿,感觉真好,小小的忆.松树岭,帮我圆了母亲的一个梦,结交了新朋友,联通了世界。让我们爱上新时代的中国乡村,体验江南独特的山水,人情。在孤静的山水里思考,选择,迎接自我的挑战,做胸中有山水情怀的行者,做个为自己文化骄傲的中国人。

返回首页